5月21日下午1:00-2:30PM、5月22日晚上7:00-8:00PM,Issaquah学区(以下简称ISD)举办了两次社区对话会,征集公众对于学区的公平政策第三审阅稿(即16号行政限制令EL-16)的意见。该政策英文名为Executive Limitation 16 – Equity (Third Read Draft),详见http://apps.issaquah.wednet.edu/documents/events/942/4-25-18%20Draft%20EL-16%20Third%20Read.docx.pdf,中文版翻译见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SMtI1fVEVtifEgyjHpeaLzNSCFgIFdPW。
一、第一次会议
笔者参加了两场会议,第一场因为是白天工作时间,只有四位华人参加,有的桌都没有华人在场,能在小组讨论时抢到发言机会都不容易,因此传达出的观点不够充分也不响亮。
我所在的组有位华人朋友说不清楚1.a.点里的systemic and institutional inequities是什么意思,学董Marnie Maraldo解释说:从数据分类分析看出来的,比如学区内某些区域的学校的成绩总是没有另一些地区的好,很多学校的男生在理科科目的表现上比女生好得多,这就是一种系统性机构性的不公平的表现;或是像某学校八年级的写作成绩显示:80%的女生合格而不到30%的男生合格,这也显示出某种不公平;另一位学区工作人员说:又比如女生选择STEM课程的比例比男生低很多,老师问为什么她们不选择STEM课程,然后有的女生们回答“我觉得我学不了,那些就是给男孩的课程”,所以学区会问我们能做什么才能使女孩有信心去选这类课。
然后另一个西裔妈妈反驳说,我们是Latino家庭,我女儿在咱们学区,我觉得咱们学区很好啊,“What is broken here that we need to fix? Everything seems perfect. Opportunities are out there for everybody. ” 接着另一位拉美裔妈妈好像叫Karren的也表示支持,说他们孩子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他甚至还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小组。她俩一起说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有的家长或监护人出于不同考虑,没有让孩子去参加,这应该是家长和监护人去倡导的,是监护人的责任。学董见风向不对,立马很有礼貌地打断她的话说,“Karren, can I share an example with you?”人家肯定也有礼貌地答复说Sure了。学董Marnie Maraldo可算是接过了话语权,接着说学董们看到A学校的数据后觉得不对劲,然后就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该校四年级的男生的在州里统一考试中的写作通过率才37%,这可是在Issaquah,才37%,而女孩写作部分的合格率却达到了80%以上!很明显,这里头的工作有做得不够的地方。Unknowingly,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教育方式有着偏向女孩的偏见,不利于男孩。如果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让男孩参与进来,那么男孩怎么可能学得好?这就是存在系统性机构性不公平的一个例子。
然后那位华人家长说,你这些例子在我看来都是个别性的例子,并不说明在整个教育系统存在着systemic and institutional inequities。这时候学董和另一位工作人员失去了耐心,说:你这不是不清楚systemic and institutional inequities的定义,你是完全不同意,那现在不要说了,我们不想跟你辩论,后面再单独跟我说。我们的华人家长说,我并不是不同意,你们的草案里根本没有给出这个的具体定义啊,因为你们刚才说的都是个别想象,还达不到系统性机构性那么大的范围。她俩直接阻止了华人家长的发言,说你就是反对,我们只讨论定义不清楚的地方,会后再单独跟我们说。
我的感受1:这部分对话充分体现出了学区董事及工作人员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威和谈话技巧转移话题、阻挡不同意见的;这个对话会的目的虽然是征求公众意见,但是不欢迎不同意见,更多的只是走过场、为了完成民主流程。学区肯定也针对咱们华人家长前两次去school board meeting发言谈race因素的争议性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于是他们举例时不举跟种族密切相关的例子了。
后面会议中,我提到要在1.d.小点中加入跟少数族裔相关的历史,比如亚裔的历史、拉丁美洲的历史或非洲相关的历史,让家长与孩子在历史上有共识、关联感,知道自己的根的同时也能具有国际视野。我看到一位学区工作人员快速地把这部分建议的要点记在了大纸上,但是等后面她做小组总结时,被扭曲成了加入world history!她分享时一带而过,我差点都没反应过来。
感受2:这也是学区特别擅长的技巧,操作言论:选择性记录发言人意见(删除、淡化、抽象化不利于己方的观点),然后选择性分享部分内容。
各小组分享环节,有两三个小组非常喜欢政策第5点“推广能够吸引多元化教职员工的招聘方式和做法。”,他们还说学生就喜欢看到自己同样肤色、同样种族的老师,必须大力招聘diverse workforce。第二桌的左派觉得语言还不过瘾,要求加social justice,我们桌的拉美裔妈妈Anna勇敢地打断了发言人的话,说比起diversity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力,我们要招聘能力最强的教职工而不要去看肤色。虽然她是拉美裔,但她不在乎老师是什么种族,关键是要老师能力强。尤其是看医生时,她一定是挑有最好医生的诊所,找能力和经验最好的医生看病,而不是看种族,不是找肤色最diverse的诊所去看病。她坚定的反对为了social justice而考虑肤色、种族。
感受3:Anna的勇气令人钦佩,但更重要的是她流利的接近母语程度的语言,可以现场与左派们交锋且游刃有余,咱们华人还是得苦练语言基本功,才能在这张交流会上反应及时、观点清晰、论证清楚。
附: 另一位华人家长的参会经历与感受: 我们桌除了我,大概有两个西裔家长、一个穆斯林家长、两个白人家长都是PTA 活跃分子、一个中学social study 白人老师、 外加board member 和笔录员兼host。 每两个问题只有十来分钟讨论发言,那些黑墨家长呼吁equity 之重要起来挺冗长费时,没太多时间机会发言。
我有问为什么用那么 strong的词承认学区仍然存在systemic and institutional inequities. 那个男的board member 说同样学区的不同学校,学生得到的resources不一样。教social study 的老师表示理解我的问题,即使因为历史原因曾经有过systemic and institutional inequities, 我们的学区nowadays 还有这么严重的歧视或不平等、不公平吗?
我也有提在雇佣老师上不要为了强调diversity而牺牲quality. 千万别在实践中演变成:不是雇最好的教职工,而是雇满足diversity 的。
我桌的一白人妈妈居然希望OSPI分组为种族低收入衡量,能再增加分组male, female, transgender….。好几个家长尤其是黑墨家长大力呼吁要雇佣跟他们肤色一样的老师,孩子才愿意去上学,role model from same ethnicity。一个妈妈养13个娃,说:从未有一位老师是他们肤色的族裔。
二、会后小插曲
插曲1.会后我旁边的那个负责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老师特意问我,她说她听说了亚裔家长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她想知道为什么亚裔家长对于学区讨论equity这个话题如此恐惧。我详细说明了equity背后的故事:先是今年三月初在NSD学区highly capable program parent night上,学区工作人员公开说天才班的学生构成要镜面反映学区内的学生人口构成,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种族配额嘛!所以众多亚裔家长找NSD交涉多次,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道歉并保证一定没有种族配额;然后BSD那边又开始讨论极其有争议的racial equity,只关注race一个因素,并且连份像ISD这样的草案都没有,所以让少数族裔家长非常不舒服。她听完后表示挺理解,说难怪亚裔家长会对equity有这么大反应。又补充解释到,其实学区里的老师确实是有不自觉的偏见的,比如对于犯同样错误的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常常给黑人学生的处罚更重……。由她的反应可以知道学区其实已经将前几次亚裔家长的态度和发言要点在学区进行了普及教育。
插曲2.在跟她聊的过程中,我突然听到大厅中间好几个白人妈妈、两三个白人老师以及一个穆斯林打扮的妈妈在高声对Anna表达不满,还鄙视地说她“She can’t even read between lines!” 她们的意思就是说她连政策表述都看不懂,教职工多元化没有说要降低标准录取。我因此见证了她们的素质……。
插曲3. 在跟她聊完后,亚裔学董Harlan Gallinger问我有没有时间再跟他单独聊一下,我答道,当然有了。他很有感叹地跟我说,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听到亚裔家长里有关心历史和social studies课程的。他说, “你猜猜,以往(亚裔)家长只关心哪个课程?”我心想咱们ELL英语弱,就答道, “英语?”。他特别夸张的语气说,“不,是数学!以往大家只关心数学,每次征求数学课程,满屋子都是人。”他说话时的表情立刻让我意识到,他多半对于亚裔家长有着强烈的刻板印象。我解释道:“哦,能理解,很多亚裔学生的数学是强项啊,所以家长非常关注数学很正常。”他对于我会上建议增加跟少数族裔相关的历史这个提议倒是很赞同,还说现在学区负责小学social studies课程的老师就在征集公众意见,这就是很好的机会啊,赶紧跟她提你的建议吧。我说这我完全不知道啊,于是他倒不怕麻烦还单独带我去看了外面关于小学social studies的课程用书的展示,说欢迎咱们推荐书目、多提建议。还说小学的social studies课程公众评议完之后,会继续弄中学的,到时候我们也可以继续建议。
于是我觉得他人还不错,把这个小插曲分享到了大群里,但是群里另一位家长马上回复说,“别被那个亚裔的board member蒙蔽了,我觉得他是很左的。上次schoolboard meeting的public input环节时,我讲equity不应该用race做分类,他迫不及待地毫不掩饰地翻白眼、摇头。”
我在心里多留了个心眼,果然,第二次会议上关于他有了重要的意外发现。
﹍﹍﹍﹍﹍﹍﹍﹍﹍﹍﹍﹍﹍﹍﹍﹍﹍﹍﹍﹍﹍﹍﹍﹍﹍﹍﹍﹍﹍﹍﹍﹍﹍﹍